英文学习方法概述

对没有英文生活环境的人,最佳的学习法

以台湾的环境而言,要想把英文学好,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广读。以现代知识份子的需求而言,最有效的英文学习方法仍然是广读。广读所需的工具,一是句型分析,一是字源分析。妥善运用这两项工具、持续进行大量的广读,可以突破英文学习的瓶颈,在听、说、读、写各方面都会有显著的进步。

一. 英文学习方法概述

TESOL(Teaching English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领域中正统的英文教学方法,主要有文法翻译法(Grammar Translation)、句型练习法(Pattern Practice)、沟通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阅读法(Reading Approach)、综合法(General Approach)等五种。以下分别说明。

I.文法翻译法

这是在英语教学史上沿用最久、影响最大的一种教学法。这种方法产生自十六世纪──自十六世纪起才有英文文法,在那之前只有拉丁文法。而一旦有了英文文法,就开始有人采用文法翻译法来进行英文教学。做法是教师在课堂上用母语教授一套完整的文法系统,讲解范文时则大量采用母语翻译。
文法翻译法对文字英文(读与写)有很大的帮助。不过,这种方法对口语英文(听与说)似乎帮助不大。以这种方法训练出来的学生,英文的读写能力通常不错,听讲能力却往往不足。

II.句型练习法

二次大战时,美军派驻世界各地,必须能够和当地人沟通。各国采用的英文教学法长期以来都是以文法翻译法为主,英语听讲能力普遍薄弱,结果军中翻译官人才严重不足。美国国防部于是委托美国语言学专家规划设计出一套针对听讲能力的速成训练课程,希望能够由美军带到世界各地去、在短期内训练出足够的当地人才充当军中翻译官。当时设计出来的那套产物就是句型练习法。
就美国国防部而言,句型练习法的好处在于可以操之在我:避开母语、完全采用英语教学。它每次的课程分成上、下两节课:上节进行代换练习(Substitution Drills),下节进行实况会话。

句型练习法的教学完全舍弃文法翻译,而是把英文句子整理归纳成为有限的几种句型。学生在课堂上先采用代换练习的方式来熟悉某个句型。到了下半节课,教师就要动用教材教具、设计一些情境,让学生分组去进行实况会话的练习,藉以活用刚才学会的句型。句型练习法的理论基础是「内化」(internalization):学生经由句型练习与实况会话,将某个句型「内化」(也就是「习惯成自然」)。将来碰到相关的会话情境,只要将恰当的单字代入已经内化的句型中,就能够充份表达各式各样的意思。

句型练习法经过美军在世界各地的使用,成功训练出一批军中翻译官,这种教学法也因而风靡一时。一九七○年代我在师大英语系唸书,我的班导师陈须姬教授教我们的就是这一套她从夏威夷大学取经回来的教学法。另外,像 Intensive Course in English 以及 English 900 等等一直使用至今的教材,也是这套教学法的产物。而且,各级学校纷纷兴建语音实验室(language labs),这个风潮也是句型练习法造成的。因为句型练习法中的代换练习部分是「一个提示、一个反应」,师生之间的互动相当机械化,可以用机器取代人力,所以才要兴建语音实验室来取代教师。

不过,句型练习法虽然盛极一时,日久之后仍然曝露出一些弊病。首先,它的代换练习部分太过死板,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另外更严重的是:新一批的学者经过实验,推翻了句型练习法的「内化」理论。换言之,句型练习法的基本理论有问题,应该不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可是,当初采用句型练习法确实获得了成功。学者观察这中间的矛盾,因而注意到句型练习法的「实况会话」部分,一种新的英语教学法也就应运而生。

III.沟通法

句型练习法的课程分成代换练习与实况会话两个部分。既然代换练习的部分,理论上有问题,那么句型练习法的成功是不是因为下半节课的实况会话造成的?学者于是仔细研究实况会话,因而研发出了沟通法。
所谓沟通法,强调语言以沟通为目的、语言的学习也在沟通中进行。它把语言的使用,区分为一些「功能」(functions)。学习者由最简单的功能开始,学习如何用英文进行沟通,逐步进展到越来越复杂的功能。教师在课前要准备大量的教材教具与设计活动,上课时教师则居于从旁辅导的角色,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而达到学习目标。例如,「如何在自助餐厅点菜」就是语言学习者必须学习的重要功能,因为他很可能每天都会用到。教师先教一些必要的单字与用语,然后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真正用英文去点菜、结账。下课之后学生可能就得真正上阵、到自助餐厅去自行点菜。
沟通法是英国研发出来、在美国发扬光大的英语教学法。它和句型练习法一样,注重的是口语英文(听与说)。不同点在于:句型练习法是针对 EFL 环境设计出来的教学法,沟通法则是针对 ESL 环境设计的方法。
ESL,代表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英语作为第二语」。例如一个刚从台湾搬到美国的新移民,英语对他来说已经不再是外语,但也不是他的母语,而是「第二语」。他可以选择参加美国政府为新移民办的 Adult English Program「成人英语课程」,在课堂上接触到的很可能就是沟通法这种针对 ESL 环境设计的方法。重点在于:学生在课堂上学会了譬如「自助餐厅点菜」这种功能之后,下了课真正得进入一家自助餐厅去用英文点菜。课堂所学可以提供一些基本用语,但是不足以应付所有的可能状况──这位新移民最爱吃的一道菜可能就不知道英文该怎么说。但是,他在课堂所学至少让他不致于饿肚子。而且,每天要进自助餐厅点菜,迟早他会知道那道菜的英文是怎么说的。

在台湾的情况就不同了。虽然政府朝向双语国家在努力、想要制订英文为第二语,但是事实上英文在台湾还是外国语,台湾的英文学习环境仍然是 EFL(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英语作为外语」的环境。我们的教育部虽然大力在台湾各级学校推行沟通法,但是这种作法忽略了一件事实:沟通法是英美国家的 ESL 教学法,并不适用于台湾 EFL 的学习环境。换句话说:在台湾的学校采用沟通法、教学生「自助餐厅点菜」这种语言功能,下课后学生却找不到可以用英文点菜的地方。他在课堂上所学都变成无用武之地,不仅无法在反复使用中去拓展学习,反而是现学现忘。上课时师生打成一片、玩得很开心,一下课就全忘光了,下回来上课又是一片空白。在台湾,真正采用沟通法上课的教室,不论是学校还是补习班,大部分面临的就是这种恶性循环。在台湾这种 EFL 的学习环境中硬要套用英美的 ESL 学习方法,若无配套措施,往往是徒劳无功。

IV.阅读法:

要弥补 EFL 环境的不足,必要的配套措施就是阅读法。学生在外头的环境找不到练习听讲的机会,但可以很容易进入文字英文的世界。这个世界比口语英文的世界更广大、更丰富。而且,因为英文是拼音文字,所以文字英文的世界可以涵盖口语英文的世界。只要方法正确,阅读法可以一举解决英文听、说、读、写的问题。

阅读法的作法,是将英文阅读分成四个步骤:

  1. 精读(Intensive Reading)、
  2. 广读(Extensive Reading)、
  3. 略读(Skimming)、
  4. 扫描(Scanning)。

第一步是精读:借助文法翻译和句型分析,把一篇文章从单字到句型、甚至是文章的组织结构与时代文化背景,各方面全部要弄清楚。

精读是很重要的基础,但并不代表阅读的全部。大部分人阅读英文一直都停留在精读的阶段,所以阅读速度缓慢,阅读的份量因而也相当有限。结果就是一直有个无法突破的瓶颈,听、说、读、写各方面一直无法达到真正「流利」的程度。

要突破这个瓶颈,以台湾的环境与现代知识份子的需求而言,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进入阅读法的第二阶段:广读。所谓广读,简单讲就是跟随个人兴趣,持续进行大量、快速、不求甚解的阅读。作法将在下文中详述。

阅读法的第三个阶段是略读,也就是快速翻阅一本书或一篇文章、抓重点。如果你为了写论文在找资料,在图书馆中找到五十本书、或者在网路上找到五百篇文章,想要快速了解一下哪几本书、哪几篇文章对你写论文有帮助,值得借阅或印出,那么你就得略读这些书籍或文章、快速掌握它的主题。阅读法的第四个阶段是扫描。这个工作很像搜寻引擎的搜寻功能:以最短时间在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当中搜寻出你要找的内容在何处。考试时(如阅读测验)扫描能力会很有帮助。略读与扫描都是后话,最重要的工作还是广读。

V.综合法

综合法,简单讲就是「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它强调的是,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风格(learning style),不能勉强要求学生适应同一种教法,而是要针对学生设计适合他个人的学习方法。

采用综合法的教学理论,学生第一步的工作是要了解自己的学习风格。可以上网用 Learning Style Test 做关键字进行搜寻,就能找到一些免费的学习风格测验。在网上自我测验一下,就可以了解自己的学习风格是内向还是外向、是文字导向还是口语导向等等。

以你周遭接触过的朋友、同学为例。有些人很擅长 K 书、背单字,考试都能考得很好,但就是不敢开口讲英文。另外有些人看到书就想睡觉、考试常常不及格,但是喜欢听英文歌、到天母的 pub 交老外朋友,英文会话没有问题。这两种学生分别属于两种类型,学习风格不同。勉强前者去开口讲话,就跟勉强后者去 K 书一样,都是很痛苦而事倍功半的事。

综合法不排斥任何一种学习方法,但是要求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风格、认识本身的需求与环境的限制,然后顺势而为。老师还得了解自已的教学风格。

以上是 TESOL 五种正式教学法的简介。接下来看看广读的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