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學習方法概述

對沒有英文生活環境的人,最佳的學習法

以台灣的環境而言,要想把英文學好,最好的辦法莫過於廣讀。以現代知識份子的需求而言,最有效的英文學習方法仍然是廣讀。廣讀所需的工具,一是句型分析,一是字源分析。妥善運用這兩項工具、持續進行大量的廣讀,可以突破英文學習的瓶頸,在聽、說、讀、寫各方面都會有顯著的進步。

一. 英文學習方法概述

TESOL(Teaching English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領域中正統的英文教學方法,主要有文法翻譯法(Grammar Translation)、句型練習法(Pattern Practice)、溝通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閱讀法(Reading Approach)、綜合法(General Approach)等五種。以下分別說明。

I.文法翻譯法

這是在英語教學史上沿用最久、影響最大的一種教學法。這種方法產生自十六世紀──自十六世紀起才有英文文法,在那之前只有拉丁文法。而一旦有了英文文法,就開始有人採用文法翻譯法來進行英文教學。做法是教師在課堂上用母語教授一套完整的文法系統,講解範文時則大量採用母語翻譯。
文法翻譯法對文字英文(讀與寫)有很大的幫助。不過,這種方法對口語英文(聽與說)似乎幫助不大。以這種方法訓練出來的學生,英文的讀寫能力通常不錯,聽講能力卻往往不足。

II.句型練習法

二次大戰時,美軍派駐世界各地,必須能夠和當地人溝通。各國採用的英文教學法長期以來都是以文法翻譯法為主,英語聽講能力普遍薄弱,結果軍中翻譯官人才嚴重不足。美國國防部於是委託美國語言學專家規劃設計出一套針對聽講能力的速成訓練課程,希望能夠由美軍帶到世界各地去、在短期內訓練出足夠的當地人才充當軍中翻譯官。當時設計出來的那套產物就是句型練習法。
就美國國防部而言,句型練習法的好處在於可以操之在我:避開母語、完全採用英語教學。它每次的課程分成上、下兩節課:上節進行代換練習(Substitution Drills),下節進行實況會話。

句型練習法的教學完全捨棄文法翻譯,而是把英文句子整理歸納成為有限的幾種句型。學生在課堂上先採用代換練習的方式來熟悉某個句型。到了下半節課,教師就要動用教材教具、設計一些情境,讓學生分組去進行實況會話的練習,藉以活用剛才學會的句型。句型練習法的理論基礎是「內化」(internalization):學生經由句型練習與實況會話,將某個句型「內化」(也就是「習慣成自然」)。將來碰到相關的會話情境,只要將恰當的單字代入已經內化的句型中,就能夠充份表達各式各樣的意思。

句型練習法經過美軍在世界各地的使用,成功訓練出一批軍中翻譯官,這種教學法也因而風靡一時。一九七○年代我在師大英語系唸書,我的班導師陳須姬教授教我們的就是這一套她從夏威夷大學取經回來的教學法。另外,像 Intensive Course in English 以及 English 900 等等一直使用至今的教材,也是這套教學法的產物。而且,各級學校紛紛興建語音實驗室(language labs),這個風潮也是句型練習法造成的。因為句型練習法中的代換練習部分是「一個提示、一個反應」,師生之間的互動相當機械化,可以用機器取代人力,所以才要興建語音實驗室來取代教師。

不過,句型練習法雖然盛極一時,日久之後仍然曝露出一些弊病。首先,它的代換練習部分太過死板,很難引起學生的興趣。另外更嚴重的是:新一批的學者經過實驗,推翻了句型練習法的「內化」理論。換言之,句型練習法的基本理論有問題,應該不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法。可是,當初採用句型練習法確實獲得了成功。學者觀察這中間的矛盾,因而注意到句型練習法的「實況會話」部分,一種新的英語教學法也就應運而生。

III.溝通法

句型練習法的課程分成代換練習與實況會話兩個部分。既然代換練習的部分,理論上有問題,那麼句型練習法的成功是不是因為下半節課的實況會話造成的?學者於是仔細研究實況會話,因而研發出了溝通法。
所謂溝通法,強調語言以溝通為目的、語言的學習也在溝通中進行。它把語言的使用,區分為一些「功能」(functions)。學習者由最簡單的功能開始,學習如何用英文進行溝通,逐步進展到越來越複雜的功能。教師在課前要準備大量的教材教具與設計活動,上課時教師則居於從旁輔導的角色,讓學生積極參與活動而達到學習目標。例如,「如何在自助餐廳點菜」就是語言學習者必須學習的重要功能,因為他很可能每天都會用到。教師先教一些必要的單字與用語,然後讓學生在模擬情境中真正用英文去點菜、結賬。下課之後學生可能就得真正上陣、到自助餐廳去自行點菜。
溝通法是英國研發出來、在美國發揚光大的英語教學法。它和句型練習法一樣,注重的是口語英文(聽與說)。不同點在於:句型練習法是針對 EFL 環境設計出來的教學法,溝通法則是針對 ESL 環境設計的方法。
ESL,代表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英語作為第二語」。例如一個剛從台灣搬到美國的新移民,英語對他來說已經不再是外語,但也不是他的母語,而是「第二語」。他可以選擇參加美國政府為新移民辦的 Adult English Program「成人英語課程」,在課堂上接觸到的很可能就是溝通法這種針對 ESL 環境設計的方法。重點在於:學生在課堂上學會了譬如「自助餐廳點菜」這種功能之後,下了課真正得進入一家自助餐廳去用英文點菜。課堂所學可以提供一些基本用語,但是不足以應付所有的可能狀況──這位新移民最愛吃的一道菜可能就不知道英文該怎麼說。但是,他在課堂所學至少讓他不致於餓肚子。而且,每天要進自助餐廳點菜,遲早他會知道那道菜的英文是怎麼說的。

在台灣的情況就不同了。雖然政府朝向雙語國家在努力、想要制訂英文為第二語,但是事實上英文在台灣還是外國語,台灣的英文學習環境仍然是 EFL(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英語作為外語」的環境。我們的教育部雖然大力在台灣各級學校推行溝通法,但是這種作法忽略了一件事實:溝通法是英美國家的 ESL 教學法,並不適用於台灣 EFL 的學習環境。換句話說:在台灣的學校採用溝通法、教學生「自助餐廳點菜」這種語言功能,下課後學生卻找不到可以用英文點菜的地方。他在課堂上所學都變成無用武之地,不僅無法在反覆使用中去拓展學習,反而是現學現忘。上課時師生打成一片、玩得很開心,一下課就全忘光了,下回來上課又是一片空白。在台灣,真正採用溝通法上課的教室,不論是學校還是補習班,大部分面臨的就是這種惡性循環。在台灣這種 EFL 的學習環境中硬要套用英美的 ESL 學習方法,若無配套措施,往往是徒勞無功。

IV.閱讀法:

要彌補 EFL 環境的不足,必要的配套措施就是閱讀法。學生在外頭的環境找不到練習聽講的機會,但可以很容易進入文字英文的世界。這個世界比口語英文的世界更廣大、更豐富。而且,因為英文是拚音文字,所以文字英文的世界可以涵蓋口語英文的世界。只要方法正確,閱讀法可以一舉解決英文聽、說、讀、寫的問題。

閱讀法的作法,是將英文閱讀分成四個步驟:

  1. 精讀(Intensive Reading)、
  2. 廣讀(Extensive Reading)、
  3. 略讀(Skimming)、
  4. 掃描(Scanning)。

第一步是精讀:藉助文法翻譯和句型分析,把一篇文章從單字到句型、甚至是文章的組織結構與時代文化背景,各方面全部要弄清楚。

精讀是很重要的基礎,但並不代表閱讀的全部。大部分人閱讀英文一直都停留在精讀的階段,所以閱讀速度緩慢,閱讀的份量因而也相當有限。結果就是一直有個無法突破的瓶頸,聽、說、讀、寫各方面一直無法達到真正「流利」的程度。

要突破這個瓶頸,以台灣的環境與現代知識份子的需求而言,最有效的辦法就是進入閱讀法的第二階段:廣讀。所謂廣讀,簡單講就是跟隨個人興趣,持續進行大量、快速、不求甚解的閱讀。作法將在下文中詳述。

閱讀法的第三個階段是略讀,也就是快速翻閱一本書或一篇文章、抓重點。如果你為了寫論文在找資料,在圖書館中找到五十本書、或者在網路上找到五百篇文章,想要快速了解一下哪幾本書、哪幾篇文章對你寫論文有幫助,值得借閱或印出,那麼你就得略讀這些書籍或文章、快速掌握它的主題。閱讀法的第四個階段是掃描。這個工作很像搜尋引擎的搜尋功能:以最短時間在一本書或一篇文章當中搜尋出你要找的內容在何處。考試時(如閱讀測驗)掃描能力會很有幫助。略讀與掃描都是後話,最重要的工作還是廣讀。

V.綜合法

綜合法,簡單講就是「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它強調的是,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學習風格(learning style),不能勉強要求學生適應同一種教法,而是要針對學生設計適合他個人的學習方法。

採用綜合法的教學理論,學生第一步的工作是要了解自己的學習風格。可以上網用 Learning Style Test 做關鍵字進行搜尋,就能找到一些免費的學習風格測驗。在網上自我測驗一下,就可以了解自己的學習風格是內向還是外向、是文字導向還是口語導向等等。

以你周遭接觸過的朋友、同學為例。有些人很擅長 K 書、背單字,考試都能考得很好,但就是不敢開口講英文。另外有些人看到書就想睡覺、考試常常不及格,但是喜歡聽英文歌、到天母的 pub 交老外朋友,英文會話沒有問題。這兩種學生分別屬於兩種類型,學習風格不同。勉強前者去開口講話,就跟勉強後者去 K 書一樣,都是很痛苦而事倍功半的事。

綜合法不排斥任何一種學習方法,但是要求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風格、認識本身的需求與環境的限制,然後順勢而為。老師還得了解自已的教學風格。

以上是 TESOL 五種正式教學法的簡介。接下來看看廣讀的作法。